核电作业AI机器人震撼全场 领衔亮相第十六届中国国际核电工业展览会
第十六届中国国际核电工业展览会正在北京举行,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核工业展览之一,本届核电展共吸引了200多家国内外企业参展,展出了当前核电领域的新技术、新装备、新应用。
本届核电展上,不仅展示了环流三号、高温气冷堆、国和一号等一大批最新核电技术。记者还注意到,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核工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也高效推进,AI也进入到核电站的日常运行维护中,打造了设计、建造、运维管理等领域典型应用场景。
浙江大学先进智能数字孪生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纪尧华:通过我们智能底座训练过的机器狗或者机器人,可以深入到一些不安全的环境和场景当中来,采集到实时核电站里边的各种数据,通过物联网把这些数据传到我们整个智能底座的后台,进行大数据的分析判断和预测,然后最终把巡检以及检维修操作过程,全链路地实现人工智能的覆盖。02:18
今年,是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开工10周年。记者在展会现场看见,华龙一号核电机组的大比例模型矗立在展厅的中央,格外醒目。这台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机组,年发电量可达100亿度,目前国内外已有7台华龙一号机组投入商运,所有核心零部件均已实现国产。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华龙一号技术也在不断进行改造升级。
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 宁小平:我们正在推动(华龙一号)重大的技术创新,和5400多家制造企业一起共同研发,包括非能动的更全面应用和先进的智能化工具的进一步应用,打造更安全更经济的升级换代产品,持续研发更先进的华龙后续路线。
截至目前,华龙一号在国内外在运、核准在建机组数超过30台,已成为全球在运、核准在建机组总数最多的三代核电技术。从2021年首台机组投入运行到国内外“遍地开花”,华龙一号已进入批量化建造阶段。
华龙国际核电技术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刘全忠:凭借高效可靠的建设周期,以及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华龙一号已实现批量化、规模化建造。标志着我国核电已形成研发设计、装备制造、建设运营全产业链自主化能力,竖起全球核电发展新标杆。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关键词: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资讯排行榜
-
2023-05-15 09:24
-
2023-05-15 09:54
-
2023-05-15 10:33
-
2023-05-15 11:42
资讯热门推荐
-
2023-05-15 09:24
-
2023-05-15 09:54
-
2023-05-15 10:33
-
2023-05-15 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