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CM 发布2024年可持续发展报告:聚焦循环经济

10月30日,AICM在成都举办的中国化工园区发展大会上发布了《2024 AICM可持续发展报告》。本年度报告主题为“聚焦循环经济”,通过调研,剖析了成员企业在循环经济的主要实施路径,包括材料创新、绿色制造和回收与再利用等方面的现状和举措,探讨面临的挑战和可能的机遇。我们真诚地期待AICM 2024年可持续发展报告能够给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法规政策的趋势带来参考和思考,让社会各界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化工行业在促进和谐社会、 推动绿色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

AICM 认为企业有效落实循环经济是化工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途径。2024年度报告介绍了责任关怀、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的关系,对化工行业循环经济的政策法规进行了概述与汇总,探讨了会员企业践行循环经济的实施路径和采取的举措,并指出循环经济转型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最后AICM成员企业分享了在循环经济领域的创新实践。

路径与举措:

材料创新、绿色制造、回收与再利用

在化工行业,循环经济的实施离不开工艺和产品创新的支撑。工艺与产品创新不仅推动了资源的节约和高效利用,还促进了废弃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降低经济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影响,为化工行业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AICM成员企业在材料创新、绿色制造、回收与再利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通过强化制度和管理,从线性经济向循环经济转型升级,AICM致力于推动化工行业向更加绿色、环保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绿色新机遇:

技术、品牌、市场

在双碳背景下,循环经济作为一种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的经济增长模式,为提高化工行业韧性提供路径。然而,化工行业在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仍面临着诸多瓶颈与挑战,包括政策支持不完善、经济激励效应不强、技术难题、因产品绿色溢价导致的市场接受度低、全生命周期回收管理体系执行困难、缺乏相关人才或有经验人员等。

在化工行业格局不断演变的同时,新的业务模式逐渐涌现。因此把握循环经济发展的脉搏,积极应对挑战,转化危机为机遇,是化工行业当前及未来发展的重要课题。报告显示,受访成员企业中,93%认为循环经济转型将催生技术进步与创新的机遇,并有利于提升公司的品牌形象,85%认为转型有利于企业开拓新市场,78%认识到转型对于强化政府及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性。

AICM成员企业可以充分发挥其在国际化工行业的领军作用,将先进的技术、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强大的创新能力转化为推动中国乃至全球化工行业绿色转型的实际动力。

AICM建议:

政策引领、企业协同、创新商业模式

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共识不断深化,化工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其循环经济的发展不仅关乎行业自身的绿色转型,同时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引擎。

针对这些挑战与机遇,AICM提出政策引领与企业响应协同推进循环经济、创新商业模式的建议,助力成员企业在循环经济转型道路上稳步前行。具体措施包括:打造循环供应链、强化回收与再利用机制、延伸产品生命周期、建立跨行业合作机制。

作为连接企业、政府与社区的重要平台,AICM在推动化工行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进程中责无旁贷。一方面,AICM将着力构建协调的成员企业合作网络,汇聚行业力量,持续推动循环技术创新,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和经验。 另一方面,AICM也将积极促进政府部门、可持续发展机构以及化工行业价值链各利益相关方开展对话,共同解决循环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与挑战,推动形成更加完善、高效的循环经济体系。与此同时,AICM还将加强循环经济理念普及,提高公众对循环经济重要性的认知与参与度,形成全社会共同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

关于《AICM可持续发展报告》:

AICM自 2019 年首次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通过调研问卷的形式,了解会员企业在碳中和碳减排方面采取的行动与制定的战略方向,并持续关注在碳排放范围 1、2和3上采取的系列行动和策略。AICM的会员企业持续投入于化学创新产品与技术的研发,通过扩大可再生能源应用、开发更可持续的解决方案、拓展可再生产品的市场应用等多种途径。这些努力不仅推动了企业自身的发展,也为中国化工行业的绿色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持。

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AICM将继续发挥桥梁作用,促进在华化工企业与政策制定者的有效沟通,协助企业应对挑战,共同推动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来源:今日热点网
编辑:GY653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相关词